菜单

🙅拒绝摆烂:增强情绪控制力


我敢打赌,你还不十分肯定地知道动力从何处来。以你的意见,哪一个是在先的——是动机还是行动?

如果你说是动机,那你就做了一个精彩的符合逻辑的选择。但是不幸的是你错了,并不是动机在先,而是行动在先!你必须先架设水泵,然后你才能有动力,然后水才能自动地流出来。

许多因循拖延的人经常在动机和行动之间感到困惑。你迟迟地等待,老想等到情绪好时才去行动。因为你觉得这时候不适合去做,所以你就自动地把事情推后了。

你的错误在于你相信动机在先,然后才有行动和成功。但是事情经常会有另一面;你必须首先行动,动力才能随后而来。

如果你是一个拖延者,你可能就无法明白这一点。所以你就会躺在床上等待灵感。如果有人建议你做什么事情的话,你就会抱怨说:“我不喜欢做这件事。”谁说你一定要喜欢做这件事呢?如果你一直等待,非要等到“情绪好”的时候,那么你可能就真要永远等下去了!


这篇文章会帮助找出你拖延背后的真正原因,并且提供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你摆脱这种“摆烂”状态。


如何能发现动机瘫痪的真正原因?情绪紊乱的研究能让我们更加理解这种异常变化。一个人平时可能充满创造能力和乐观态度,有时忽然会陷入抑郁而痛苦万分,卧床不起。通过监控这种戏剧性的情绪波动,我们可以收集到很多有益的线索,揭开人类动机的许多秘密。

问一问你自己:“当想到还有许多任务没有完成时,脑子里马上会想到什么?”把这些想法写在纸上。你所写下的东西会反映出很多不适应态度、不正确观念和错误假设。你会发现,像冷漠、焦虑或受打击的感觉等这样一些阻碍你动机的感受都是思想扭曲的结果。


下图是一种典型的情绪沮丧性循环,此时人的想法是消极的,他对自己说:“没法做什么事情,因为我天生是一个失败者,注定会失败。”当你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时,这种想法似乎非常有说服力,它会让你无从行动,并让你感觉有欠缺、受打击、自恨、无助。然后你又用这种消极情绪证明你的消极态度是有效的,然后就开始改变你的生活方法。因为你认为自己肯定什么事都会办糟,于是你连试都不愿意试了;你干脆躺在了床上。你被动地躺在那里,盯着天花板,希望能够入睡;你痛苦地意识到你的事业江河日下,你的生意逐渐走向破产。由于害怕听到坏消息,你会拒绝接听电话;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忧虑痛苦。除非你知道如何打破它,否则的话,这种循环会无限制地进行下去。

如图所示,思想、感情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所有的情绪和行为都是你思想和态度的结果。同样,你的感情和行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的知觉。循此模式,所有的情感变化最终都是由认知引起的。如果行为的改变能对你的思考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的话,它会使你的感觉变得好一点。因此,如果你能用这样一种方式改变你的行为的话,你就可以修改自挫性的心智套路。当然,与此同时你得对表现你动机问题核心的自挫性态度撒谎。同样,当你改变你的思考方式时,在情绪上你会感到自己更希望做事,而这会对你的思维方式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因此,你可以把一种沮丧性的循环变成一种有成果性的循环。


以下是好拖延者和无所作为者最常见的一些典型的心理定式。你或许会在其中一两种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揪出“摆烂”背后的13种错误思维定势

1. 无望

在你抑郁时,你深陷于当前的痛苦之中,全然忘了自己过去的良好感觉,而且难以想象以后你的感觉会积极起来。因此,任何行动似乎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绝对相信你自身做事动机的缺乏和自身的压迫感是永远存在,不可逆转的。从这个角度讲,建议你做一些事情“自助”就跟告诉一个将死之人要他欢呼一样,听起来似乎滑稽可笑,没有意义。

2. 无助

你不可能做什么让你感觉舒服一点的事情,因为你深信你的情绪是由一些你所不能控制的因素,如命运、荷尔蒙分泌周期、饮食因素、运气以及其他人对你的评价引起的。

3. 吓倒自己

有好多种方法可以使你被吓倒,使你什么也不做。你或许会把某项任务夸大到某种似乎不可企及的程度。你或许会假设你必须同时做所有事情,而没想到要化整为零,分而治之。你或许还会为其他数不清的事情所困扰,无法专注于手头的工作。为了说明这种行为是多么不理智,可以设想每次在你坐下来吃东西时,你都开始去想你一辈子不得不吃的所有食物。花上一段时间去想想成吨的大肉、素菜、冰淇淋,数千吨的食物堆在你面前!现在,假定每顿饭前你都对自己说:“这顿饭只是桶中一滴。我怎样才能把饭全部吃完呢?今晚只吃那么一小点汉堡包肯定是不行的。”你感到作呕,感到发懵,你的胃口会消失,肠胃也会打结。想想你搁置的事情,在无意识中其实你也是这么做了。

4. 跳跃式结论

你觉得能否通过有效的行动达到有效的结果不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因为你有一种说“我不能”或者说“我想……但是……”的习惯。所以当我建议一位女士烤苹果派时,她回答说:“我再也不会做饭了。”她事实上意思是说:“我觉得我不喜欢做饭,做这件事情我感觉异常困难。”她决定去检验这种假设,于是就试着烤派,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此很满意,一点也没有觉得困难。


5. 给自己贴标签

你越拖拖拉拉,你就越觉得自己不上档次。这就进一步减弱了你的自信。当你给自己贴上“一个拖拖拉拉的人”“一个懒人”的标签时,问题就变得复杂了。这会让你觉得做事缺乏效率就是“真正的你”,于是你会下意识地对自己期望甚少或毫无期望。


6. 回报不足

在你抑郁时,你不愿意做任何有益的行动,不仅是因为你认为任何任务都是非常难以完成的,而且因为你觉得回报不及所付出的努力。

“快感缺乏”是表述体验满足和快乐的能力消失的技术名词。通常的思维错误——“否认积极因素”的倾向——其根源可能就是出在这一问题上。

有位商人向我抱怨,说他一整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能让他满意。他解释说,早上起来他想给某位员工回个电话,却发现线路正忙。他放下电话,对自己说:“真是浪费时间。”快中午时,他终于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商业谈判。这次他对自己说:“我们公司任何一个人都能把这件事情处理好,甚至会更好。这是一件不难处理的问题,所以我所扮演的角色并不真的很重要。”他缺乏满足感,因为他总是能发现一种办法贬低他的努力。他的口头禅“那不算数”成功地破坏了他的满足感。


7. 完美主义

你用不合适的目标和标准来打击自己。你所做的任何事情,尽管有非常辉煌的成绩,你也会认为什么也不是。所以你经常会以一个词结束——没什么。


8. 害怕失败

另一个麻痹你的心理定式是对失败的恐惧。因为你认为付出巨大的努力却没有成功是一种巨大的个人失败,所以你根本就拒绝尝试。有好几个思维错误都包括在害怕失败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过度概括。你的理由是:“如果我在这件事上失败了,那就意味着我在每一件事上都会失败。”这一点当然是不可能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失败。我们都是有胜有负。胜利的滋味是甜蜜的,而失败的滋味是苦涩的,而任何事情上的失败都不是一剂致命的毒药,而坏滋味也不会永久停留。

导致害怕失败的第二种心理定式是你在评价自己的成绩时完全依据结果而不依据个人的努力。这是不合逻辑的,反映的是“结果导向”而不是“过程导向”。讲一个我个人的例子。作为一名心理治疗专家,如果我承认在整个疗程中我只能控制输入,那我就可以不管具体疗程的具体结果是什么样,很自豪自己能够持续地工作下去。明白是根据过程而不是根据结果来评价自己的工作,这对个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如果病人的报告是消极的,我就想法弄明白它。如果我的确做错了,我就会改正错误,但是我没必要跳楼。

9. 害怕成功

由于你缺乏自信,所以有时成功会比失败更危险,因为你确信这完全是靠运气。因此,你深信你不能保持成功,你会觉得自己的成功会错误地抬高别人的期望。于是当你事实上是“一个失败者”这一可怕的真相暴露出来时,失望、排拒和痛苦的情绪会更加苦涩。既然你确信自己会不可避免地跌落悬崖,那么根本就不往山上爬看来就是最安全的。

你或许也害怕成功,因为你估计别人会因此而给你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你坚信你必须满足他们的期望但事实上又不能满足,所以在你眼里,成功就会把你带入一个危险的不可能的境地。因此你极力保持克制,避免做什么,也避免介入什么。

10. 害怕别人不赞成,害怕批评

你设想如果你尝试着做某件新事情时,任何错误或失策都会招来强烈的反对或批评,因为如果你是人而且又不完美的话,你所介意的人会不接受你。可能被拒绝似乎是非常危险的,为了保护自己,你就尽可能采取低调。如果你不做出任何努力的话,你就不可能把事情搞好。

11. 强迫与憎恨

动机的一个死敌就是强迫感。你觉得做事情会有一种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从内到外都会产生。当你用伦理词汇“应该”“本该”来激励自己时,这种事情就会发生。你对自己说:“我应该做这件事”“我不得不做这件事。”于是你就感觉到了责任、压力、紧张、憎恨、罪过。你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有士兵面对一个异常严格的指挥官一样。每一项任务都染上了这种不愉快的色彩,你几乎不能正视它。由于你的因循拖延,你会谴责自己是一个懒惰的、没有优点可言的、差劲的人。这就会更加消耗你的精力。

12. 经受挫折的能力较低

你假定你应该能够很快地、也很容易地解决你的问题,所以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你就会陷入痛苦与狂怒状态。当事情发生时,你不是耐心地坚持一段时间,而是要报复这种“不公平”,于是你就会彻底放弃。我将此称为“资格综合症”,因为你的感受和行动就好像你本来就有资格获得成功,得到爱、赞成、健康、幸福等等。

你的挫折感来自于你经常用头脑中的理想与外在现实对比这种习惯。当二者不匹配时,你就谴责现实。你没想到改变期望要比让现实屈就自己容易得多。

这种挫折感经常通过应该命题表现出来。慢跑时,你可能会抱怨:“已经跑了这么久了,我的体型现在应该更好了。”是这样吗?为什么你应该?你或许有一种错觉,认为这种惩罚、命令的表述会驱动你付出更大的努力。不过这种办法很少会奏效。挫折只会增加你的无用感,促使你放弃,什么也不做。

13. 罪感与自责

如果你一味地认为自己不好,或者认为别人瞧不起你,你自然就会缺乏动力去过好自己的生活。我最近就遇到了一位孤寡老妇人,尽管事实上她购物、做饭、参加朋友聚会感觉很好,她却整日躺在床上。为什么?这位可爱的老妇人一直觉得自己应该为她女儿五年前的离婚负责。她说:“我去看他们时,我应该坐下来和我的女婿聊一聊天。我应该问一问他事情怎么成了这样。或许我能够帮助他们。我希望这么做,但是我却没有找到机会。现在我觉得是我害了他们。”在我们评价了她思维中不合逻辑的地方后,她马上感觉好多了,并且又重新活跃起来了。因为她是人而不是神,她不会想到要去预测未来,也不会想到准确地知道该如何干预。


现在你或许会想:“那又怎么样?我知道行动上的虚无主义是缺乏逻辑的,并且是自挫性的。我在自己身上也的确看到了你所描述的几种心理模式。可是我觉得自己就跟想趟过一个蜜糖池子一样根本没法往前走。你或许会说这些压迫感都是由我的态度引起的,然而这种感觉就跟成堆的砖块一样。所以,我能怎么样呢?

如何开始自救:做点什么

你知道为什么事实上任何一件有意义的活动都可以为你的情绪好转提供一个像样的机会吗?如果你什么也不做,你就会满脑子都是消极的破坏性的想法。如果你做点什么,你就会暂时从自贬性的内在对话中脱离出来。更重要的是,掌握自我这样一种感觉体验会证明你许多的扭曲想法都是错误的,也可以在第一地点阻止你继续下滑。


看完下述的自我激活法以后回顾一下,选择两个最适合你的方法坚持用上一两周。记住,不必要全都掌握!适合别人的不一定也适合自己。要针对你因袭拖延的习惯选择合适的方法。

反拖延症表

这是我发现的一个打破拖延恶习的有效形式。你或许已经回避了某一具体的事情,因为你设想做这件事情会很困难,而且没有回报。

运用抗拖延清单,你就可以训练你自己来测试这些消极预测。每天在相应栏内写下你准备做的一到数个任务。如果某项任务要求较多的时间你最好把它分解成一系列小的步骤,这样的话,每一步都可以在15分钟以内完成。然后在下一栏里用0—100%之间的数值来标明你所预想的每一步的困难程度。如果你预想整个任务很轻松,你就可以写下一个比较低的估计数值,比如10%到20%;比较困难一些的任务就用80%到90%来标明。在下一栏里,写下你在完成任务的每一步时预期的满意程度和回报,再用百分比来把它标出来。

写清这些预想后,就开始着手完成第一步任务。每完成一步,就注明事情事实上到底有多困难,并注明你从做这件事情中所感受到的快乐程度。在表的最后两栏里再用百分比来标明这些信息。

消极思维日志

如果你满脑子都是什么也做不了的想法时,这种记录法会对你非常有用。你只需要写下在你思考某一具体任务时脑子里闪现的想法就可以了。这种做法会马上向你展示问题所在。然后写下你相应的理智回应,以展示这种想法是多么的不现实。这将帮助你鼓足勇气踏出第一步。一旦你开始这么做,你就有了动力继续往下走。

如果你决定采用这种方法,先要确定你事实上已经写下了你的不愉快的想法。如果你只是在大脑里勾画出这些想法,你很有可能什么也记不得了,因为这些对你有妨碍的想法总是非常复杂,转瞬即逝。当你想回头检视这些想法时,各种不同的想法都会马上涌上心头,你甚至会搞不明白原来是什么想法妨碍着你。但是如果你把这些想法先写下来,它们就会暴露在理性的光辉之下。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对它们进行反思,针对某些扭曲,做出一些有益的回答。

快乐预测表

如果你相信做什么事都没有意义,尝试使用快乐预测表来拯救自己。

列出一些在几周内可能是个人成长或满意的活动。你可以自己做,可以和别人一起做。在相应的栏目里写下每项活动你是和谁一起做的,并且用0—100%之间的数值记录一下你对满意程度的预测。然后去做这些事情。在实际满意栏里,记下在做每件事情时实际的快乐程度。你或许会惊奇地发现,你去做某件事情要比你去想某件事情更让你感到满意。

你可以运用快乐预测清单来验证一些可能让你做事拖延的假设。这些假设包括:

1. 当我孤身一人时,我对什么事情也不感兴趣。

2. 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意义,因为我做错了一些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说,我没有得到我心仪的工作或提升机会)。

3. 由于我不富有,不成功,不有名,所以我不能真正完全地对一些事情感兴趣。

4. 除非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否则的话,我就无法对事情感兴趣。

5. 除非我能很完美地(很成功的)做事情,否则的话,这些事情就不能特别令我满意。

6. 如果我只完成了一部分工作,我就会感到不很满足。我要整天都去做这些事情。


所有这些态度如果不加以检验的话,就会产生一系列自我满足的预言。不过如果你用快乐预测清单来检查它们的话,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生活会给你提供很多让你满意的东西。快来帮帮你自己吧!


快乐预测清单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假定我确实规划了许多活动,但是我却发现它们和我想象的一样让我不快乐,怎么办呢?”这种事情或许会发生。如果确实有这种事情的话,不妨试着标明你的消极想法,把它们写下来,用消极思维日志来回答它们。

TIC-TOC法

如果你总是拖拖拉拉不能及时去完成某一具体事情,那就请你记下你的思想过程。只要你用双栏法简单地写下你的这种想法,并且用更为积极的TOC情况(task-oriented-cognition),即任务导向型认知来代替TIC情况(task-interfering-cognition),即任务干扰型认知的话,那么这种消极想法就会威力顿失。

表中就是这样的一些例子。当你记录你的TIC-TOC情况时,你要清楚地辨别出使你受挫的TIC中的扭曲情况。比如说,你或许会发现你最大的敌人就是要么一切要么全无的想法,或者是否定积极因素的想法,或者你有一种武断地做出消极预测的坏习惯。一旦你弄清大部分经常困扰你的思想扭曲类型,你就能够着手改掉这种扭曲了。你的因循拖延、浪费时间也会让位于积极而创造性的行动。


你还可以把这条原则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就像你在思想过程中运用这些原则一样。当你避免一项任务时,你或许总会下意识地想象它的消极面,想象它最具挫折性的一面。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紧张与焦虑,这种情况会影响你的表现,增加你的恐惧,并会使它真的发生。

同样的方法或许也适合你。你愿意一下子咬一大口而不愿意舒服地细嚼吗?要敢于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限定合适的时间!要有勇气从没有完成的工作中走出来!你或许会吃惊地体验到你的工作效率和情绪有了根本性的改进,你的因循拖延的习惯成了往事。

拒绝强迫法

你的因循拖延的习惯的一个可能来源就是自我激励机制不适当。你潜意识里或许总是在用很多“应该”“本该”和“必须”来鞭策自己,结果,你不再愿意往前迈一步。你通过磨掉自己前进动力的方式打击了自己!阿尔伯特·艾丽丝博士把这种心灵陷阱称做“应该强迫症”。


要想从你的词汇表里剔除掉那些强迫性词汇,重新塑造提醒自己做事的方法。你或许可以这样催促自己早上起床:“起床会让我感觉舒服一些,尽管开头有点难。尽管我不是必须这么做,我这样做的话或许会感到很快乐。反过来说,如果我确实真正从休息和放松中受益了,我很高兴自己能够起床,这种感觉或许会一样好!”如果你把应该变成希望,你就会用一种尊重的感觉对待自己。这会产生一种自由选择的感觉,并会让人有一种自我尊严感。你会发现,激励机制要比用鞭子更好,也更持久。问一问你自己:“我到底想做什么?哪种行为最符合我的利益?”我想你会发现,这种看待事物的方法会提高你的动力。

人性中一个很不幸的事实是,当你感觉有人强迫你做什么事情时,你就很难去做这件事。幸运的是,非常容易弄明白如何对付那些老是唠叨和干扰你,总想掌控你的生活的人。假定你反复考虑一件事情后,你就会断定如果你投入地去做,你的状态就会好起来。你刚做出这个决定,你母亲就来到你卧室前对你说:“别老躺在床上了!你的生活都快枯萎了。快起来!去做你同龄女孩应该做的事情!”这时候,尽管事实上你已经决定去这么做,你也会对这么做产生一种反感情绪!


拒绝强迫法是一种断定方法,它将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其作用本质就是赞成你母亲的看法,但是你要提醒她你之所以同意她的看法,那是因为你自己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而不是她告诉你该怎么做。所以你或许可以这样回答:“是的,妈妈,我考虑到了我自己所处的状况,决定从我自己的利益出发去改变一些事情。因为这是我自己的决定,所以我准备去这么做。”现在你就可以开始做这些事情了,而不感到是被迫的了。或者如果你希望话中能够带点刺的话,你就可以这样说:“没错,妈妈,我事实上已经决定要起床了,尽管事实上你一直告诉我要这么做!”

小结


本文参考书籍:《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上一个
🚩新年计划怎么定?
下一个
👀 四种效率方法的比较
最近修改: 2023-10-19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