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率的一个关键原因,可能是人被自己的情绪困住,让我们过不去难关,让挑战看起来难如登天的,但往往不是事件本身筑起了多高的城墙,而是我们自己的情绪陷入了低谷,所以再也无法攀越山岭。
情绪低谷里常常布满迷雾,让我们找不到、看不清突破点。我有好几次这样的经验,那些在焦虑时认为绝望的事情,后来心情转换回头一看,发现其实解答就在手边,懊恼自己当初怎么看不到?这都是情绪枷锁的拖累。
所以面对效率低谷,首先我们要先摆脱情绪枷锁,而面对情绪,必须处理它才能放下它,如果只是想先逃避,延后面对,最终情绪会累积成更大的压力锅。
低谷不要紧,谁不是时时陷入各种低谷,有伏才有起,当忽然往下沈溺时,我总会试试看下面这几种摆脱情绪枷锁的方法,每一次不一定哪个有效,但都曾经帮我走出效率低潮。
摆脱情绪枷锁,我有「主动面」与「被动面」的方法,在这里被动没有贬义,反而在面对焦虑与情绪时,「被动」有时还是绝妙的解脱之道。让我们先来看看主动面的五个方法。
我有一本「快樂筆記本」和一本「學習筆記本」,里面记满了「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可能是去吃一家梦寐以求的餐厅,或是学一道菜,还是写篇好想写的部落格文章。而当我面对情绪低谷时,我会从这里找一件事情出来做。
因为这时候我最需要「立即来一点成就感」,什么事情的成就感最强烈呢?那就是完成某个个人小目标,把自信找回来。例如我常常在面对工作焦虑时,因为写了一篇自己很满意的部落格文章,焦虑就解除了,回头看原本的工作就变得简单了。
这也是我之前常说的:「簡單把生活變成任務,就能贏得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面对眼前的难题觉得心里很焦虑,但一直往里面触碰却觉得看不到曙光,甚至愈陷入阴冷的黑暗情绪中,这时候我知道必须先赶快抽离一下。
我会尝试的另外一个方法是去运动一下,无论是不是真的时间压力很大,反正现在背负情绪枷锁也什么都做不了,不如暂且放下,去爬爬山、跑跑步。这在上班时间可能做不到,但有时假日要准备一些专案时(例如我的課程講座或寫書,总是要假日才有时间准备),如果碰上低潮,我就找老婆一起去爬爬山。
用「生理状态」的满足来弥补心理状态的缺口,其实还满有效的!
但这个生理满足最好是正向健康的,例如运动就比大吃甜食好,因为后者反而会带来愧疚感,而让焦虑加倍。
环境会影响心理,当我面对情绪低谷时,看到四周熟悉的办公室景观、书房摆设,焦虑反而加倍,因为这个环境不断提醒逼迫我应该要认真工作,但这反而加重了情绪负担。
所以这时候我偶尔会开个小差,趁着外出开会后的时间,留在外面的咖啡馆工作,换一个「休闲性强烈」的工作环境,因为摆脱了那些紧迫逼人的元素,反而更容易放下焦虑,更可以专注回到工作上。
让困难的事情休闲化,不是去找一件休闲的事情来做,而是离开让我们焦虑的既有环境,找一个不是办公桌与书房的地方继续工作,也常常有助于提升效率。
如果尝试了前面一些找回自信、脱离焦虑的方法后,回到工作上还是觉得情绪枷锁缠身,那么这时候我会试试看:如果做不了工作,那不如先看看计画。
遇到什么关卡一定有调整的方案,最怕的是我陷入情绪低谷,连碰都不想碰,反而「错过了变通的时机」。
之前我也说过:「計畫愈縝密,生活愈隨興」,所以这时候我会打开详尽的专案计画表,试试看调整时程来摆脱困境,或是看看有没有现在会想做又可以先做的事情,或是找一些替代方案。
先不碰让我很焦虑的事情没关系,但起码我还是要继续掌握计画,以免到时候可变通而错失变通,让我后悔莫及。
正向积极其实常常不是摆脱情绪的好方法,因为就是没办法太正向,才会陷入焦虑,如果硬要逼自己积极,常常反而愈陷愈深。
所以当遇上工作瓶颈与效率低谷时,我会告诉自己,我不需要爱上眼前这个让我焦虑或厌烦的工作,而是从「不讨厌这个工作开始」。
怎么做可以不讨厌这个原本不想做的工作呢?我在「如何開始一個困難的習慣與工作?」中有提到,想像一下这个工作完成后对自己的好处,然后切割这个工作成好几个小任务,挑一个自己比较不讨厌的任务开始做。
前面分享了我的五个主动摆脱情绪枷锁的方法,接下来我要分享另外五个「被动」走出情绪低谷的建议,在忧郁时,被动其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情绪」其实是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想法,无论他们是快乐还是悲伤,这里面都包含着一些「可贵」的分子:
我们觉得面对情绪显得无所适从,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在这些情绪里:「我们自己想要提醒自己的东西」。
如果我忧郁,是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更好的期待?如果我焦虑,是不是我看到现况的某些不满足?这些其实都是突破点。
这时候,不急着把工作完成,让我们先尝试梳理自己的情绪,我会利用「心流筆記法」,把情绪写下来,试着让情绪可以变成和我面对面的白纸黑字,我才能跟自己的情绪好好对话。
延续上面的方法,偶尔采取一些阿Q技巧也不坏,这时我会告诉自己:走到情绪低谷,其实不是坏事。
这倒是真的,之所以有情绪的累积,表示工作与生活上面对了新的难关,这些难关不是那么容易突破,但是「我又很在意」,所以想要突破又做不到,情绪枷锁就产生了。
如果这样来看,其实情绪低谷正是即将有新激励的前兆,为了要进击,所以现在才会忧虑。
忧郁是找到新出口的前兆,所以也不用那么害怕忧郁,有时候甚至不一定要立刻杀掉忧郁,那反而会适得其反。
放弃,其实是一件更需要勇气的事情。
如果真的在尝试了前面的方法都无效,效率与情绪依然都在低谷,那么我会告诉自己:「不完美,效率大加倍:雜亂拖延少做點讓你更有生產力」,那就勇敢告诉主管或客户要延期一下、要放弃一些坚持。
适度的放弃(但不是完全放弃,完全放弃最后会导致陷入更深的低谷),给自己拉开一个可以稍微喘息的空间,以免最后在情绪枷锁下窒息而死。
谁说忧郁一定是要转换成积极?有时候反而就跟着忧郁一起放慢脚步,我们会找到新的天空:「PIANO 慢慢來,義大利口頭禪教我的五個工作哲學」。
虽然是老套,但我的亲身经验也告诉我,面对情绪低谷时,家人的陪伴至关重要。
这里的家人不一定是指真正的亲人,而是说那些「把你当成家人的人」,也就是那些不需要会安慰你,但会无条件接受你的情绪并一直陪伴你的人,而我们真的只是需要陪伴与倾听而已。
有个伴,我们才会更有勇气自己找出方法,爬出低谷。
偶而来点情绪枷锁或效率低谷还不坏,有时反而是好事,但不能太大。
所以,我觉得应该补充一个预防被装上「过大的」情绪枷锁的方法,那就是我们要建立强大的生活习惯:强大的习惯力量,可以帮助我们度过情绪低谷。
一个生活没有规律与习惯的人,愈容易被情绪牵着走,一旦陷入低谷就会整个生活节奏大乱,但是不规律的作息只会让自己愈来愈焦虑。
而一个生活习惯够强大的人,例如有长久的「晨間計畫」、善用「神聖時間」,或是对进入办公室后的工作节奏很有规律的人,这些人当面对情绪低谷时,生活习惯的力量会帮助他们不断拉回正轨,而只要能够在回到正轨上踏出一小步,那都是摆脱枷锁的契机。
以上,就是我「常常」用来摆脱情绪枷锁,走出效率低谷的十个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有所帮助。